安徽桐城高级技工学校安徽桐城高级技工学校

导航切换

联系电话:
0556-6567810    

安徽桐城高级技工学校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景容心语】职业教育的基本模式

浏览:   日期:2016-10-13


放眼世界,不少国家都有适合本国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基本模式。最闪亮的有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美国的CBE模式、英国的BTEC模式、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中国职业教育的基本模式是什么?
 
一、我国职业教育基本模式的认识
 
2014年6月23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职业教育“要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总书记的这一指示,来自我国职业教育多年实践的总结,又具有指导意义。领会和落实这一指示,至少应该把握以下四点:
 
(一)模式创新。中国的职业教育比较特殊,不宜照搬外国的。要允许各层次的、各类型的职业院校探索、创新职业教育模式;
 
(二)坚持“四合”。不管哪个层次、哪一类型的院校探索、创新职业教育模式,都要“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我们可简称为“四合”。
 
(三)关注“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所包含的“四合”既是中国职业教育多年实践取得的重要经验,也是中国职业教育模式的基本元素。其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两个“合”是重点。一是因为校企合作涉及基本制度;工学结合涉及课程模式。二者在决定学校办学质量的内涵建设工作中地位重要,效能巨大,不可小觑;二是校企合作不是一项独立的工作,作为院校办学基本制度,一定渗透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一定聚焦在课程模式这一载体上。无论从世界先进国家职业教育基本模式看,还是比较本国职业教育两类院校的实践,管用实用的课程模式概莫能外。
 
(四)关注工学结合的标准要求。工学结合是一个包含动静兼具的状态表达。一旦付诸实践,表现形态必然多种多样。我们需要对其有个基本标准和最高标准的界定和要求。总书记的指示和职业教育规律都要求职业院校必须实行工学结合的课程模式。这是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凡是体现工学二者结合的,都可视为达到基本标准。但达标不是优秀。优秀者,必须将工学二者结合到一体化的程度。从高标准和严要求的角度看,这是工学结合的最高标准。因此,在“工学结合”之后可以加“一体化”三个字,即工学结合一体化模式。可以将总书记“工学结合”的指示理解为“工学结合一体化模式”作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基本模式。
 
工学结合一体化模式可以作为中国职业教育基本模式的另一个依据是国务院的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出五个基本原则。其中的第三个是:职业院校要“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第三个“对接”是最重要、最核心的对接。这个“对接”可视为工学结合的另一种表达。“对接”、“结合”到理想状态就是“一体化”。所以,工学结合一体化模式也可以进一步简称为“一体化模式”。
二、职业教育基本模式的构成
 
一体化模式的灵魂是校企合作;核心内容是工学结合;结构形态主要由“竖四横三双链六”共四个部分构成。
 
(一)“竖四”。纵向看,主要指一体化模式的四个层次:一体化专业、一体化课程、一体化学习任务、一体化学习活动。
 
第一层次:一体化专业。何谓一体化专业?凡是培养方案体现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精神的专业,均可认之为一体化专业。一体化专业又由纵向横向两个“三”构成。某个一体化专业对应某个职业。
 
横向的“三”指:专业设置、专业发展、专业调整三个阶段;
 
纵向的“三”指:一体化课程、一体化学习任务、一体化学习活动。
 
一个一体化专业由若干门一体化课程组成。每个专业均有明确的培养目标。该目标上承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下导各门课程目标。一体化专业建设由系部与企业合作实施,教务部门协调、指导。
 
第二层次:一体化课程。何谓一体化课程?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技能人才培养规律,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及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以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课程体系,并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按照工作过程和学习者自主学习要求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的课程,均为一体化课程。
 
一体化课程的特征是:体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的特征。
 
一体化课程上承一体化专业,下导一体化学习任务。一门一体化课程由若干个学习任务组成。每门课程均涉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要素。一体化课程由企业实践专家和学校专业教师合作开发,在一体化课程标准指导下由合格的一体化教师实施。
 
第三层次:一体化学习任务。何谓一体化学习任务?以企业实践专家为主,学校教师为辅开发的代表性工作任务中选取出来的具备教学价值的工作任务就叫一体化学习任务。一体化学习任务包含学习任务设计、学习任务教学、学习任务评价、学习任务改进等阶段。
 
一体化学习任务上承一体化课程,下导一体化学习活动,由若干个学习活动组成。每一个一体化学习任务均包括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审定计划、实施计划、过程控制、验收总结六个环节(步骤)。
 
第四层次:一体化学习活动。何谓一体化学习活动?一体化学习活动是一个一体化学习任务的某个环节或某个环节的组成部分。比如,一个一体化学习任务的“明确任务”环节可以设计为一个“一体化学习活动”来进行教学。“制订计划”环节也可以安排一个“一体化学习活动”来进行教学。“实施计划”环节过程复杂,历时较长,也可以设计为多个“一体化学习活动”来进行教学。一体化学习活动是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最底层结构。由一体化教师集体根据一体化学习任务要求协商确定,是一体化教师教学的主要内容。
 
(二)“横三”。横向看,模式由三类课型构成:一体化课程、基本技能培养课程、职业素质课程。
 
第一类:一体化课程。一体化课程以“工学结合”为特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其载体为以专业技术培养为主,兼有知识传授和职业素质教育内容的专业类课程。
 
第二类:基本技能培养课程。基本技能培养课程是基础性课程类型。其基础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体化课程教学之前必须打好基础的基本技能培养课程,如钳工、车工、焊接技术技能训练课;二是经过调研,针对初学学生的实际水平必须开设的基本技能性质的课程,例如应用设计类专业的素描课、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的操作系统使用、网络设备配置等。
 
第三类:职业素质课程。职业素质课程侧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其载体可细分为三类:思想品德类、文体美育类、职业指导类课程。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文化、言行习惯、职业指导、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自我学习、解决问题、信息处理、数字应用、外语应用、身心健康、艺术能力、工匠精神等。
 
职业院校三类课程类型中,一体化课程是核心,基本技能培养课程、职业素质课程是基础。 
 
(三)双链六。第一个“链六”是模式层面的“六个支撑”:一体化课程开发、一体化教师培养、一体化课程教学、一体化课程管理、一体化课程教学评价、一体化课程开发成果改进。第二个“链六”是教学层面的“六个环节”:明确任务、制订计划、审定计划、实施计划、过程控制、验收总结。
 
从支撑模式运行的链条看,工学结合一体化模式正常运行主要靠六个关键链节支撑:
 
第一链节:一体化课程开发。课程开发环节解决职业院校课堂“教什么”的课程内容问题。开发的结果是:课堂教学体现工学结合。开发的过程包括召开企业实践专家访谈会、转化企业实践专家访谈会成果、制定专业课程规范、课程资源建设与保障等。
 
第二链节:一体化师资培养。教师培养环节解决“谁来教”的教学主体合格性问题。如何将专业教师改造成为合格的一体化教师是相当长一个时期需要高度重视和有效解决的重大问题。
 
第三链节:一体化课程教学。该环节解决一体化课程“怎么教”的方法问题。一体化课程教学是体现职业院校价值的核心环节,也是学生是否能够掌握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关键阶段。该环节的重点是六个环节的教学如何进行才能保证质量。
 
第四链节:一体化课程管理。该环节解决一体化课程“怎么管”的规范问题。一体化课程开发及实施与传统的课程开发和实施存在明显的区别,需要有独特的管理制度使之规范、高效。这个环节主要工作是开发的管理、教学的管理、班级的管理。
 
第五链节:一体化课程评价。该环节解决一体化课程“教得怎么样”的效果问题。通过教学质量的评价,总结成绩,发现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进行改进的思路、措施。一体化课程评价包括一次课教学质量评价、一个学习任务教学质量评价、一门课教学质量评价、一个专业培养质量评价。
 
第六链节:一体化课程改进。该环节解决一体化课程“开发效果如何”的质量测评与不断改进问题。相关部门根据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等多种方式的评价结果,从课程开发角度,肯定成绩,分析不足,对存在的问题有计划地进行扎实有效的整改,促使一体化课程开发由于周期性的调整,得到不断的改进、完善。
三、一点建议
“竖四横三双链六”构成工学结合一体化模式的多层次、立体化结构形态。“横三竖四双链六”的“双链六”又如两条箍圈,坚实地箍紧工学结合一体化模式,发挥其独特的功能。由模式灵魂——校企合作、模式内容——工学结合、模式结构——“竖四横三双链六”三个层次构成工学结合一体化模式应该可以成为和作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基本模式(详见拙著《一体化课程开发与实施》,广东教育出版社,2016年6月版)。但是,显然还不完善,建议我国职业教育的两类院校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经常的交流,携手共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基本模式。